- ·紀念唐耿良先生誕辰一百周年
·2021年2月份虞山書場演出預
·雄風猶在——楊振雄先生誕辰
·慶祝建黨100周年原創評彈作
·“安心聽書 祥和過年”——
·四川清音、蘇州評彈亮相2021
·張建珍:二十年潛心評彈技
·2021年1月下虞山書場演出書
·緊抓歷史機遇,擔當文化使命
·2021迎新春評彈經典書目匯演
·評彈高博文說《繁花》
·紅雨隨心翻作浪 青山著意化
·原創蘇州評彈情景組曲《我的
·【鄉音書苑】2021年2月18日
·原創蘇州評彈組曲《我的長征
- ·云上青年節 評彈正青春
·演繹英雄悲劇美的評彈力作
·新春檔期書場“天天演”不
·張家港市評彈藝術傳承中心
·2019年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
·聽戲 名家組團,地道的滬
·江、浙、滬評彈名票流派演
·蘇州評彈春節“霸屏”12家
·鱸鄉之韻評彈名家名票演唱
·第七屆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
·上海評彈團原創中篇評彈《
·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
·金麗生、盛小云《武松·大
·中國評彈盛會來了!就在啟
·聆聽:張鑒庭——評彈里的
·評彈,愛的人依然愛。并一
·吳文化|評彈興趣班免費招
·書場上的“龍虎兄弟”--楊
·《姑蘇韻·春夏秋冬》蘇州
·超豪華陣容演繹《弦索春秋
近日,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陸錦花在網絡平臺發布了原創評彈《今年過年不回家》,視頻中的她身穿紅裙,懷抱琵琶,用吳儂軟語將國家的號召唱出了溫度,受到網友的關注。1月27日,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采訪時,陸錦花直截了當地說:“我希望做一個‘網紅’,帶著評彈‘出圈’。” 實習生 王星月 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張畢榮
小時誤打誤撞
14歲時離開老家南通,去了蘇州評彈學校
陸錦花對記者說:“我一開始沒想學評彈,沒想到堅持到了現在。”據陸錦花介紹,她是外婆帶大的。外婆喜歡戲曲,她耳濡目染,戲曲、相聲、滑稽戲,從小就在腦子里一直聽著的,連自己的名字也是外婆照著老一輩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陸錦花取的。陸錦花說:“剛好我姓陸,外婆給我取了這個名字。所以,冥冥之中,我似乎跟戲曲這個傳統行當有天然的緣分。”
陸錦花的老家在南通啟東,14歲時離家,去了蘇州評彈學校。去之前,她選擇的是蘇州評彈學校的音樂班。后來因為種種原因,在校的三年時間里,陸錦花都在學習評彈。剛開始她有些失落,隨后在不斷地學習中,逐漸喜歡上了評彈。在校期間,除了文化課,她還要學習專業課。專業課有三門——說表、彈奏、唱腔。陸錦花說:“‘說’就是學著用蘇州話來說嘛,評彈是說唱藝術,有說有唱,要從學蘇州話開始,用蘇州話講故事;彈奏就是學習琵琶和三弦,這是我們最基本的樂器;還有一個是唱腔,需要我們演唱和學習各種流派。”陸錦花在學校期間很快展露出自己的天賦,年年專業課第一。
命運迎來轉機
“評彈金榜”大賽一舉成名,感覺自己有點“火”了
17歲的陸錦花從學校畢業,進入蘇州評彈團。不久她就開始被派去各個村鎮“跑碼頭”,這曾經是每個評彈演員都會經歷的生活。那個年代,沒有帶輪子的行李箱,沒有汽車接送,她和搭檔經常要乘坐很多交通工具,拖著沉重的箱子,走過蜿蜒的石子路,才來到某個村子的書場。每天中午兩個小時的評彈演出,一唱就是半個月,吃泡面是家常便飯。陸錦花說:“有時候村里會有接風宴,但是對方看你小,肯定是剛出道,也不重視你,飯菜都很簡單。”
在村鎮“跑碼頭”的生活一度讓陸錦花覺得,自己與社會已經脫節。每天面對臺下白發蒼蒼的觀眾,缺少和同齡人的交流。學校里光鮮亮麗的舞臺變成了村鎮里嘈雜的書場,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反差讓陸錦花氣餒了,她覺得自己干不下去了。其間,她想過去當導游,做汽車銷售,考教師資格證……
“在學校成績一直很好,本來覺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馬,后來覺得自己就是一頭驢,”那一段艱難的歲月讓陸錦花經常懷疑自己,直到2008年“評彈金榜”大獎賽的到來,她的命運,被徹底改變。
那一年,陸錦花22歲。來到上海參賽,沒有抱什么期望,卻一路過關斬將,闖進決賽,拿到“十佳演員”,引發了所有人對她的關注。“比賽結束后一個月,我到上海的演出場館,聽到大家叫我的名字,還找我簽名。那是我畢業后第一次受到關注,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有點火了,就是有一種被稱為‘角兒’的感覺。” 陸錦花的潛力由此被發現。兩年后,陸錦花正式調入上海評彈團,與現任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成為搭檔,搭檔后的演出也是場場爆滿。據陸錦花介紹,她自學評彈藝術家徐麗仙的麗調,因為模仿能力強,所以模仿得很像,也因此被冠上了“麗調傳人”的稱號。
嘗試跨界創新
鋼琴評彈、外國題材評彈、爵士評彈,不斷尋求變化
來到上海短短幾年,陸錦花就收獲了各種各樣的榮譽,“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”“上海市拔尖藝術人才”,接踵而來的榮譽讓她有了新的思考。
陸錦花稱,一切看起來很順利,但她卻迷茫了。老觀眾都喜歡她,說她唱得像徐麗仙,但她并不滿足于“像”。“因為一味模仿永遠沒有自我,每個人性格不一樣就有不同的表達。身處這個行業,我能深刻地感覺到市場的萎縮,以前評彈團靠賣票還有競爭,現在多是包場贈票,售票的很少。沒有競爭,70分的東西和90分的東西都能被市場所接受,那就沒人想做到100分。”
在2013年,陸錦花開始跨界嘗試,創作了鋼琴評彈《石庫門外婆情》。她還嘗試做了第一個外國題材評彈,根據《泰坦尼克號》改編的《杰克And露絲》。隨后幾年,她又和搭檔高博文一起參與“新樂府”項目,嘗試和音樂人合作,做了全新的爵士評彈,同時開始了全國巡演。
陸錦花說,“評彈要變!觀眾越來越少,年輕人聽到‘非遺’這個詞就不感興趣,我覺得現在的生存環境逼迫我們不得不改變自己。我愿意為評彈的傳播做些事情。即使這些創新有爭議,但做總比不做好。”
陸錦花坦言,評彈作為“非物質文化遺產”,國家每年會投入很多的錢。如果這些文藝團體的演出有人愿意花錢買票,就能自己創造收入,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,這是她所希望的。
努力做名“網紅”
讓評彈從線下走到線上吸引更多聽眾
2018年,陸錦花開始嘗試用新媒體平臺傳播評彈,邁出這一步對陸錦花來說是艱難的。陸錦花介紹,最初,她認為“網紅”是貶義詞。直到去年上半年,她閑下來在家,對過去進行梳理。她發現線下的一場演出要砸很多錢,那么好的舞美,只有在場的觀眾欣賞,只有圈子內的人在傳播,這是很可惜的。同時她也看到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嘗試短視頻,隨后她的態度也發生轉變。
“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流量的力量,它能吸引很多人,做成很多事。”之后,陸錦花不再去想賬號的播放數據會不會好看,青年藝術家想當“網紅”被人知道會不會“丟面子”。丟掉“思想包袱”,陸錦花把心思放在創新上。評彈一唱就是幾小時,怎么把這么長的內容放入短視頻呢?陸錦花嘗試自己寫詞,不要求優美,夠“接地氣”就行。1月23日,上海倡導就地過年、居家過年的新聞給了陸錦花靈感,從寫詞到視頻發布,她只用了一天時間。該視頻獲得了幾十萬的播放量。
陸錦花說,“評彈想走出困境,就要‘出圈’。曲藝工作者要率先走出‘舒適圈’,所以我現在特別愿意做網紅,我很樂意大家通過關注我,了解評彈。”
![]() |
加微信號:xijucn-com (或掃描二維碼)為好友,好禮送不停!免費送戲票,紀念品,戲曲MP3播放器,戲曲動漫卡通玩偶,戲曲T恤,戲曲鼠標墊,手機殼等!準時為您推薦戲劇熱點信息。 |
最新評論: